梅花信息内部开发了一个名为“梅花明道”的实验项目,旨在为梅花所在广告传媒行业的用户提供一个内部沟通和协作平台。(梅花信息是明道创始人任向晖在2002年所创办的企业市场情报服务机构,该公司一直独立发展至今,拥有近百名员工)
该平台以信息流为主要沟通形式,目标在于促进企业内部透明和扁平的沟通。任何人都可以发布“动态”,其他同事可以通过转发和评论参与其中。
通过免费方式在100多家企业中得到运用。
梅花明道更名为明道。
改变了垂直服务广告行业的目标,转换成一个通用的协作平台定位,以“明工作之道”为口号。当年开展付费验证,获取了数百家付费客户,平均年费客单价仅3000多元人民币。此刻,参与设计和开发的团队人数在10人左右。
融资后,公司扩展了近百人的市场和销售团队,用更激进的方式获客。在三个月内,明道招聘了80名销售,是创业公司典型的蒙眼狂奔过程。
当年5月,公司耗资百万举办了明道大会。吴晓波,刘慈欣,李天田,冯大辉等嘉宾均围绕商业科技市场和管理现代化做了主题演讲。
公司在当年内获取了1800家付费企业客户。虽然客单价依然在数千元,但仍是明道高歌猛进的一年。
这一年是坚持但又略显盲目的一年。
明道发布6.0版本,没有改变产品的定位,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创新协作SaaS的产品特征。团队依然自信于自己的产品设计能力。
没有意外,随着阿里和腾讯免费协作产品的推广,从当年开始,明道的客户开始加速流失,公司开始陷入了经营泥潭。明道开始了感受到了日益严重的经营危机。
这一年,公司全力以赴在这个委托开发项目上。合作公司派驻了行业专家,我们停下自有产品的研发,集中攻关这个行业产品。
当年年初,经过系统分析,明道提出了优先开发脚手架,通过APaaS平台来实现该行业多角色,多数据视角的问题,得到客户方认可。
两家定位和经验迥异的公司合作开发一个软件产品,双边团队充满了难以调和的冲突。明道在合作中既无法获得真正的行业专有知识,也因为乙方角色难以主导项目开发的方式。
到年底,明道已经无法在约定的时间内交付约定项目。合作方撤出。
公司开始面对最黑暗的时刻。现金流几乎断裂,同时面临合作方诉讼索赔的风险。
骨干员工流失,公司的人数降低到40人左右,维持低水平生存。期间公司的现金流来自留存的明道客户续约、培训收入和来自梅花信息的借款。
当年年底,明道发布产出于合作项目的应用平台能力,将其暂时植入在原有的明道协作产品中,命名明道乐高版。该版本已经能够让用户通过工作表和视图等基础能力构建自定义应用。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明道云开始了完全的居家办公。
3月,明道云正式发布了私有部署版本。是国内首个通过容器技术实现同源SaaS私有部署的产品。明道云私有部署同时提供了免费社区版。该版本为明道云快速获得市场成果,提高客户转化效率立下了汗马功劳。
5月,上海总部迁入漕河泾新址。从恢复办公后,明道云开启了每周周三全体居家办公的安排,并延续至今。
因为伙伴应用方案发展的缓慢,公司同时投入在了行业解决方案领域。试图在制造、贸易、广告、金融等特定细分市场建立起能够满足客户端到端需要的行业应用。明道云在执行这一计划时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距离客户行业远,难以获得行业Know How,在执行了数月后,这一计划被中止。明道云开始专注到基于伙伴增值的商业模式上。
公司运营现金流快速改善,当年度实现了公司成立以来第一次正向的运营现金流。
8月,发布集成中心。明道云从这个版本开始加入了集成能力。集成中心目前已经是明道云重要的产品运营内容,近100个外部应用和服务已经预先集成到明道云。
12月初,新冠疫情的转折时刻,明道云举办了2022年唯一一场伙伴大会,参会人数超过800人。在此次会议上,与普华永道中国联合举办企业级零代码黑客马拉松大赛,是国内首场运用零代码APaaS构建企业级商业解决方案的24小时黑客松赛事。
疫情高峰年的逆势扩展。当年内将销售和服务网络扩展到了10个城市,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郑州,西安、成都、苏州和宁波。
首次载入Gartner的《中国低代码产品竞争格局报告》,并在公民开发类别中作为代表性产品。我们开始得到了国际性的认可。
明道云的有效合作伙伴突破了200家。这一年,InfoQ颁发给了明道云行业最佳生态建设奖。
借助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起飞,明道快速获得了一大批科技创业公司客户,包括彼时著名的易到用车,有赞等。
为适应客户的需求,明道在产品中加入了任务、日程、文件共享等协作应用。
当年开始,2B互联网创业项目开始增加,市场上出现多家融资的雷同产品。
明道的早期客户创始人黄维,作为A轮投资者投资了明道,当年8月,上海万企明道软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后来,黄维正式创办了合鲸资本,成为一家专注于文化和消费领域的风险投资基金。明道是合鲸的第一个投资项目。
市场环境出现拐点。竞争产品日益增多,产品同质化开始出现。
2015年3月,阿里钉钉正式开始推广,并使用完全免费商业模式。明道的获客效率和客户留存率开始降低,经营压力开始增加。
当年,为解决日趋挑战的获客问题,明道开始发展渠道代理商,试图通过渠道解决获客效率问题。这个计划未能成功。但是当年曾经合作过的代理商很多后来都成为了明道云的合作伙伴。
2015年10月,明道完成B轮融资,投资人为静衡资本。
为了对抗竞争,明道开始尝试进入HR SaaS领域,从明道协作延伸到明道人事。当年年初开始投入开发。产品价值组合变得不再聚焦和清晰。
数月后,在开发进展缓慢,商业化前途渺茫的双重压力下,被迫放弃该产品线。
企业微信的快速发展,逼迫明道决定从协作赛道完全撤退。
一家建筑行业信息化公司找到明道,希望合作开发面向该垂直行业的项目协同平台。当年年底,明道接下来这个委托开发项目。没有人预料到,这居然是明道后来转型为明道云零代码APaaS的一个契机。
经过团队破釜成舟的努力,当年4月底,明道正式发布了新产品——明道云。这个既改名又没有改名的做法来自左右权衡的商业决定。明道没有完全另起炉灶建立一个隔离的新产品,而是在原有的协作产品上引入全新的定位,将原有的协作功能逐步下沉为配套特色能力。至此,零代码应用平台明道云正式诞生。
接下来的一年,公司在生死线上和时间赛跑,抓紧完善新产品,并补充了作为一个应用构建平台所缺失的关键能力,包括了今天扮演重要作用的“工作流”引擎。
在新产品推出的第一年,明道云获客能力迅速得到了改善,同时我们利用了协作定位时代留存的中小企业客户验证了我们的产品价值设想。用户开始将明道云用于核心业务流程,粘性开始显著增加。
因强烈的客户需求,明道云开始研发私有部署版本。
当年,明道云开始启动了明道云应用伙伴计划。寻求明道云用户中的行业专家构建垂直行业应用,通过这个过程不断打磨产品。
私有部署产品获客迅速,在主流KA市场获得了大量标杆客户的认可。包括可口可乐,山东移动,华夏银行,艾默生,泰科电子,民生银行等。
公司进入盈利状态,并借助自有资源扩展销售和服务团队。
5月,明道云召开了首届伙伴大会,明确了商业模式和主要展业手段。
8月,获得SIG(海纳亚洲)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明道历史上的所有融资。同月,私有部署版实现前端开源。11月,明道云再次举办秋季场伙伴大会,参会人数700人。在双日会议上,超过30家合作伙伴介绍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展业经验。
到当年度结束时,明道云拥有了超过100家有效合作伙伴。即使包含伙伴的结算订单,明道云SaaS版本的客单价已经超过2万元,是过去协作时代的数倍,私有部署客单价接近20万,是过去的数十倍。同时合作伙伴中已经包括浪潮软件、普华永道等主流服务商,标志着明道云代表的APaaS领域成为企业软件领域中的骨干赛道。